周传博士生平
周传(1984年-2022年2月10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行为与神经调节研究组组长。 2005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2010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研究,导师为饶毅教授。2011-2015年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詹宁斯研究校园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为Bruce Baker教授。 自2005年始一直研究以果蝇为模型研究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主要集中在果蝇争斗和失恋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果蝇求偶行为中信息素和求偶歌感受的神经环路机制等。申请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euron、Elife、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曾获得首届吴瑞奖。入选中科院新百人计划,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2001-2005年:清华大学生物系 学士
2005-2010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博士
2011-2015年:HHMI Janelia Farm 博士后
2015-202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2020-2022年:深圳湾实验室分子生理学研究所 合作研究员
研究方向
(1)以果蝇为模型研究争斗和求偶行为相关的神经环路和感觉信息流传递机制。
(2)以埃及伊蚊为对象研究其求偶行为和吸血行为的神经机制。
(3)研究蚂蚁的真社会性行为,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神经机制。
代表论文
1.Chuan Zhou#, Romain Franconville, Alexander G. Vaughan, Vivek Jayaraman and Bruce Baker# (2015). Central Neural Circuitry Mediating Courtship Song Perception in Male Drosophila. Elife 4:e08477 (#corresponding author)
2.Chuan Zhou, Carmen C. Robinett, Geoffrey W. Meissner, and Bruce S. Baker (2014). Central Brain Neurons Expressing doublesex Regulate Female Receptivity in Drosophila. Neuron 83:149-63 (This work was highlighted by: Neuron 83: 3-5; Nature 512: 138-9, 2014;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5: 496, 2014; Current Biology 24: R812-4, 2014)
3.Alexander G. Vaughan, Chuan Zhou, Devanand S. Manoli, Bruce S. Baker (2014). Neural Pathways for the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Conspecific Song in D. melanogaster. Current Biology 24:1039–1049
4.Xinhua Liang, Yi Rao and Chuan Zhou# (2014). The Neuronal Basis of How Sexual Experience Modulates Male Aggression.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 473-474 (#corresponding author)
5.Chuan Zhou*, Hai Huang*, Susy M. Kim*, Hsuanwen Lin, Xianglan Meng, Kyung-An Han, Ann-Shyn Chiang, JingW. Wang, Renjie Jiao, and Yi Rao (2012).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Sexual Rejection: Roles of Octopamine and Its Receptor OAMB in Drosophila Courtship Conditioning.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4281-14287 (*co-first authors)
6.Chuan Zhou, Yong Rao, Yi Rao (2008). The Neurotransmitter Octopamine is Essential for Aggression in Drosophila. Nature Neuroscience 11:1059-67
周传博士于2005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2010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饶毅教授。2011-2015年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詹宁斯研究校园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为Bruce Baker教授。201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实验室,任昆虫行为与神经调解研究组组长。自2005年开始,周传博士长期致力于以果蝇为模型研究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主要集中在果蝇斗争和失恋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果蝇求偶行为中信息素和求偶歌感受的神经环路机制等。在建立实验室后,周传博士逐渐将研究工作延展到埃及伊蚊的求偶行为和吸血行为的神经机制,以及蚂蚁的真社会性行为、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神经机制。曾获得首届吴瑞奖、NIBS优秀研究生奖、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率先百人计划等荣誉和支持。
然而,正在他的事业扬帆起航的时候,周传被诊断患病。因为疾病的预后不佳、副作用大,周传决定不治疗,以便能够拥有更多“健康”的时间。在患病期间,他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双目失明后,不得不经历17个小时的手术治疗。但他继续指导实验室的研究,与学生交流,有时还需要妻子和母亲帮助记录。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领导实验室成员作出原创科学贡献,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周传博士对科学有高度的热情,对研究工作有坚韧的意志。即使在患病期间,也不曾向命运低头,每一天都为探索生命的奥秘而不懈努力,直到最后一刻。他对科研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纯粹的热爱,来自对生命纯粹的好奇心,这种对科学的纯粹追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熟悉的人。周传博士不为名和利的简单初心,也许才是科学得以穿越洪荒施展其神秘力量最终造福宇宙的秘密。

周传的故事
生12班@2001年
都出生于1984年
都来自南方小县城(湖南安仁、四川简阳)

都身材微胖,3000米困难户
大学周传的标志:古典音乐


本科的周传

读博的周传

饶毅实验室

追求和传承科研梦想


周传精神是什么?
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

这就是周传
